Science Robotics封面
近日,在湖州市安吉县的翠竹林中,一群长眼睛、会思考的“空中精灵”像鸟类般在林间自由穿梭,时而交叉低飞,时而变换队形,完全无需人遥控,全程跟着“大脑”走,在绿水青山中尽显科技魅力与生态美感。它们是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FAST实验室、湖州研究院团队研制的一群微型自主空中机器人,单体小如一个手掌,轻于一罐可乐,可以在复杂环境中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导航、快速避障、成群飞行,将电影中的科幻场景变成现实。
北京时间5月5日,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
该论文第一作者周鑫是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博士生、湖州研究院的优秀青年代表,2021年初与同学们一起跟随导师来湖州建起了实验室,在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当初的实验室已发展成如今的集群机器人研究中心,在业界也是小有名气。产业前沿技术研发需要青年人才,同时也能培养青年人才,一年多来,研究院已吸收培养青年人才2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常驻博士研究生4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他们从此扎根湖州,探求未知,开启了“深造+研发”的逐梦之旅,在湖州收获了一大批科研创新成果。
青年科研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浙大湖州研究院作为浙江大学地方性新型研发机构,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奋力“走在前列”,努力走好杰出青年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切实肩负起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的重大使命。建院以来,研究院充分发挥校地协同、产研融合的多重优势,通过多措并举打好青年人才培养的“组合拳”,有效提升青年人才的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加速更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创新“产研协同”的青年引才机制。“产学研创”一体化是研究院不断探索与倾力构建的青年人才引育新机制。随着湖州的人才政策和引才力度不断升级,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吸引,研究院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立足南太湖,辐射长三角,面向海内外,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从“科研”型向“产研”型转变的新路径,形成面向产业急需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范式。近年来,研究院充分结合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和湖州的区位产业资源,建制度、导政策、搭平台、创模式,以研促产,产研融合,从年轻人抓起,向产业化迸发,力求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产业化、高科技硬核人才。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氛围。研究院的发展需要人才,壮大更靠青年,必须树立和巩固“人才为先、以才引才”的理念,研究院目前有“5大方向+1类平台”的组织架构、25个科研团队(实验室)、3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科研骨干,包含有智能机器人系统、工业智能与控制、智能仪器与检测方向、智能制造与装备方向、数字技术与应用等“智能+”领域的“大神”博士,还有来自除浙江大学以外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康乃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香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访问学子,可以说研究院是一个真正来自五湖四海、奔赴同一梦想的年轻创新部落,从而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双向奔赴,营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研究院科研实验场
构建“软硬兼备”的科研工作环境。环境好,则人才兴、事业聚。湖州自带深厚人文底蕴、浓郁创新氛围和秀丽生态环境的光环,在这得天独厚的大环境中,研究院不仅为青年人成才提供了先进丰富的科研仪器、优越宽阔的实验场地和全面优质的服务保障,更是为吸引青年人才来湖州继续深造以至安家落户,陆续搭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塞山基地、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市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展战略科研力量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和高层次人才智库。通过从“硬设施”到“软环境”的“软硬兼施”,来实现科研环境的“万事俱备”,为年轻人开拓一片能够大展身手、敢拼敢闯的广阔天地,让科研环境变得更加和谐宽松,激发创新活力。
“来湖”,Life就要不一Young!湖州的发展源于人才,希望寄予人才,研究院亦是如此,年轻的优秀人才就是研究院发展的未来!正所谓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研究院通过打造一个适合年轻人深造、研发、干事、创业的综合大舞台,吸引更多有梦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来湖州发展,让每一位在这里拼搏奋斗的年轻人书写别样的精彩人生,为湖州的发展添上璀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