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故事】第1期:余村添“新”绿
综合服务部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4年9月30日      点击率:2536 次

编者按


        自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来,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村故事”是“两山”转化的故事,是绿色创新的故事,是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余村故事”起源于余村,发生在全国,启示给世界。我们即将迎来“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有很多实践经验值得去挖掘、讲述与推广,为此,编写组拟整理若干则发生在湖州的“余村故事”,以抛砖引玉、共话发展。


        日前,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再次组织新员工到余村学习走访,在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大家发现了一种“新”的绿——余村机器人科教融汇实验基地。


图片  图片

机器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


余村“新”绿

图片

        说起这个“新”绿,得追溯到2023年8月28日,在这一天,余村机器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开园!该基地由安吉县天荒坪镇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控制学院等单位联手打造,是全国第一个以“科教融汇”为理念的科普教育基地。基地以提供优质青少年科普服务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体系为基础,为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图片

基地开园仪式


        开园以来,基地举办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比如“机器人创客体验官”和“联想东南大区2023余村特别公益行动”,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打开他们探索科学的大门。在平时,基地的机器人成了余村的“新居民”:在绿道上,机器狗“变身”导游,带领游客游览村庄;在草坪上,足球机器人和孩子们一起踢球......


图片

公益活动


        据悉,该基地是“余村全球合伙人”项目之一。说起“余村全球合伙人”,就是指深刻认同、积极践行、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致力于投身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海内外绿色发展企业、机构、创新型项目及人才的集合。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团队的关注和参与,其中包括浙江大学多位教师,他们积极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成果,助力余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图片

科普活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余村机器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与全球合伙人机制,正是基于余村的独特优势做的新探索,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有望为乡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新思路。


回顾过往


        遥想当年,余村并非绿意盎然。在2005年以前,余村通过卖矿石发展经济,年收入高达300余万元,是全县出了名的富裕村。但是,经济富了,环境却遭殃,整个村子因矿山开发变得疤痕累累,山头被“啃”光,水土流失,河流污染,草木失翠,空气里粉尘弥漫,整个村子仿佛被一层灰色阴影笼罩。村民们不敢开窗,无法晾衣,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成了一种奢望,矿山开发导致的死伤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当地的村民。


        村民们痛定思痛后关停矿山,但一时间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向。尽管部分村民尝试转型,但由于环境破坏严重,村民们信心不足。


图片

昔日余村


图片

蜕变缘起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2005年8月15日,余村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


        炎热的夏天,习近平同志在村委会的一间狭小会议室里专注地听取村干部们的汇报,同时,他也看出了村干部眼中的焦虑与不安,但他面带笑容且语气果断明了地说“关掉矿山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总书记还提到一个新词——“逆城市化”,他讲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作为连接着杭州、苏州、上海的交通要道,一定要把生态旅游发展好,你们这里将来是一块宝地。”


        总书记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余村未来的发展之路,坚定了当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自此,余村便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作为发展的方向,开始了蜕变之路。


图片

总书记2005年在余村调研


图片

蜕变之路


        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并不容易。村里以前因采矿破环的生态环境还没有修复,道路破碎且泥泞不堪,要想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庄首先得“换个新颜”,才能吸引游客。于是,村民们撸起袖子一起干,修复生态,让曾经光秃秃的山体重新绿化,让被运输车碾碎的道路变得平坦,让竹林重新焕发生机......与生态环境整治同步,村民们不断探索生态产业之路,依托当地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办农家乐、民宿,办漂流等。时隔19年,余村早已褪去当年的沧桑模样,满眼葱绿。


图片

余村现状


        如今,余村靠着这片“绿水青山”,经济迎来了质的飞跃,2005年至2023年,余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91万元上升到22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8732元上升到7.1万元,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幸福靠山。


图片

向“新”而行


        如今,农家乐等初级阶段的乡村绿色发展模式面临同质化困境,余村则以“绿”为基、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地开辟新的绿色发展路径,所以,才有了今天看到的“新”绿。现在的余村,生态、生产、生活无一不展现出浓浓的“科技范儿”,满眼的绿意与现代化气息交相辉映。


        其中,“余村印象”项目也是其中一例——曾经的废弃水泥厂,摇身一变成为乡村图书馆,这是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建筑,其通过巧妙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碳汇技术,成功实现了碳排放的削减与抵消。不仅如此,余村还紧抓数字化机遇,引入智能垃圾箱等设备,掀起了一股绿色低碳生活的新潮流。


        如今,余村又推出了“余村合伙人计划”,广邀全球朋友一同加入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军,与高校合作共建机器人科教融汇实践基地就是一种崭新的合伙人模式。未来,余村将继续以“绿”为基、向“新”而行,用科技的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为绿色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碳中和建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蝶变。余村故事,是湖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缩影,是新时代展示美丽中国的窗口。如今,“余村故事”不仅仅是余村的故事,它从余村起源,发生在全国,启示给世界。让我们期待更多的“余村”书写同样精彩的“新绿”篇章!


上一篇:浙大湖州研究院最新成果亮相第三届数贸会,我们明天见!


下一篇:湖州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上葵带队来院调研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