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故事 | 第8期:“一颗铅蛋”打通废旧电池循环产业链
院长办公室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5年7月31日      点击率:11 次

编者按】

自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来,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村故事”是“两山”转化的故事,是绿色创新的故事,是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余村故事”起源于余村,发生在全国,启示给世界。我们即将迎来“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有很多实践经验值得去挖掘、讲述与推广,为此,编写组挖掘整理了若干发生在湖州的“余村故事”,与大家分享。


        对应SDGs目标:SDG1(消除贫困)、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SDG10(减少不平等)

一、背景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我国年度退役电池总量已突破2亿组,形成规模庞大的处置需求。废旧电池作为具有腐蚀性、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内含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强酸电解液,若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据生态环境部门统计,每吨铅蓄电池非法拆解可释放500公斤酸性电解液,会导致土壤重金属超标达300倍以上。当前我国的废弃电池处置技术已基本成熟,90%以上的成分可以回收利用。实现废旧铅酸电池及锂电池完全精准回收和科学高效处置,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废弃电池回收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从产生端看,85%的废旧电池来源于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呈现高度分散特征;在回收环节,传统回收体系以小作坊、个体商户为主导,小而散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产生出三大问题:一是回收不完全。废弃电池特别是铅蓄电池的回收率仅有10%左右;二是运输不安全。全国具备危废运输资质企业仅占从业主体12%,非法转运、露天拆解等违规操作屡禁不止;三是处置不规范。部分非正规小作坊回收处置设备简陋,工艺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将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衍生系列监管难题。一方面,因产业链条长、主体多元,环保部门难以实现回收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监管效能提升受限。另一方面,产废自然人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普通发票意愿低,导致回收企业难以取得享受税收优惠所需合法凭证,也使税务部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面临阻碍。

        针对这些问题,2019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首次明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电池生产企业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负责。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确立"规范回收率2025年达70%"的约束性指标。浙江省在2019年率先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构建"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全链条治理体系。2022年底,湖州率先编制《废铅蓄电池回收利用规范化管理指南》,为废铅蓄电池回收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做法与成效

        在此背景下,由湖州市生态环境局牵头、铅蓄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天能集团投资540万元,自主研发了"铅蛋"危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铅蛋”),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理论框架,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废旧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全链条智能监管体系,助推行业绿色转型。

“铅蛋”通过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加PC端的方式,服务于产废商户、运力单位、回收企业、处置企业和监管部门五大用户,根据角色的应用需求,建设了产废商户一键投售、运力环节转移运输、回收企业一键闭环、辅助服务、监管决策的五大场景,既为市场和企业服务,也为政府规范监管,实现“铅”价值链全生命周期跟踪与供应链整体无缝连接。

        对于产废商户,“铅蛋” 可帮助其竞价投售。借助“铅蛋”平台,生产厂商、用户、销售网点等产废商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找寻联网的众多废旧电池回收商,既可以选择最高价进行投售,也可以选择采用竞价(拍卖)方式投售。废电池集中收集网点根据型号列表填报数量,一键发起投售,根据投售标查看多个运力单位的报价,选择向规范和价格低的运力单位发送订单。大宗商品可以发起竞价投售即订单拍卖,选择高价投售,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于运力单位,“铅蛋” 可实现精准收集。运力单位可一键申请注册工商个体户,成为合法运营单位,并实行一键报价,产废商户可以在平台看到各运力单位的报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平台创建收集网点择高价投售的条件,运力单位通过线上签约,一键接单并支付防违约定金,从“零散运力游击队”转变为“运力正规军”,根据投售订单精准上门收集。这样,“铅蛋”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运力单位靠“运气”和“关系”找寻货源的方式,实现精准收集,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对于回收企业,“铅蛋” 可提供闭环证据链。回收企业通过线上审核运力单位,建立逆向物流团队,并通过运力单位的收集订单锁定货源,对预转移处置企业的数量做提前计划。通过平台全量归集并分析废弃电池收运过程,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台账流转体系,记录电子台账并形成数据库,方便回收企业溯源的同时,为回收企业向处置企业的转移联单,提供输出依据,实现废弃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成为企业履行相关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有效支撑。

        对于处置企业,“铅蛋” 可提供绿色处置辅助服务。处置企业通过平台实时跟踪物流,运用智能设备与绿色技术完成回收处理,同时处置企业将回收处置的数据,比如废电池出质量、节能降碳量、节水量等数据同步到铅蛋平台,平台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并形成相应图表,供相关各方使用。

        对于政府监管部门,“铅蛋” 可协同监管和激励。平台实现废旧电池全流程管理,拥有产废商户、运力单位、回收企业和处置企业以及废旧电池量、节能降碳量、节水量等各类信息和数据。环保部门可以实现废旧电池回收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精准高效监管。税务部门也可以借助于“铅蛋”平台上各类信息和凭证,真实细致了解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精准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数据已接入 “无废城市” 驾驶舱,为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落实危废溯源监管要求。

 

“铅蛋”平台框架图


        “铅蛋”平台自2021年上线运行来,注册用户逐年增多,业务范围逐渐在全国展开,每年回收量逐年增多,经济效益、环保等效益显著。2021年8月15日上线,2021年底完成了长兴到湖州地区的试点工作。2022年2月被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评为“浙品码”专项全省推广的回收系统,全面承接“浙江e行在线”相关数据,并在浙江全面推广应用,已覆盖了浙江全省11个地市,并在之后应用服务范围扩展至浙江、江苏、广西、陕西、山西、贵州、福建等二十多个省份。截至2023年6月,“铅蛋”平台已有注册商门户店超35576家,危废运力单位3851户,回收公司338家,空车运力315家,拆解厂139家。

        “铅蛋”平台的推广应用畅通了危废循环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再利用。自平台运行到2023年6月,已借助平台累计回收废弃电池131808组、366733吨,平台交易累计交易金额44.16亿元。通过处理该平台回收的废铅蓄电池,可产出再生铅24.45万吨、塑料2.2万吨,烟气脱硫制酸3.67万吨。同时生产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生产成本低38%,能耗仅为原生铅的35%。

三、经验启示

        “铅蛋”以“数”为媒,精准掌控铅蓄电池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生命周期足迹,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智能化监管体系,打通了废旧电池循环产业链,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铅蛋”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端和回收处置端有机融合,将产废、运力、回收三大环节高效串联,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收集交易场景市场化,本质上解决了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物流成本高等长期阻碍行业发展的难题,为废旧电池科学回收、处置、利用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典范。二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天能集团作为新能源龙头企业,依托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孵化开放性平台“铅蛋”,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平台共享与应用,带动行业整体绿色、规范、高质量发展,彰显了龙头企业在区域绿色转型与产业链共建中的关键引领作用,启示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需要充分激发企业主体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三是加快固废科学处置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共赢。“铅蛋”平台围绕电池产废、收集、运输、处置等全链条,以数字赋能实现千家万户的收集门店与运力、收集企业、处置企业之间的有序对接,畅通了废弃电池循环利用的渠道,构建政府部门、回收企业、运力主体、回收门店和消费者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圈,推动电池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上一篇:我院两位科研人员入选2025年浙江省派“科技副总”


下一篇:余村故事 | 第9期:向绿而行 废弃矿山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