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展厅,您是否曾在某一件展品前驻足,心中充满好奇,却因没有即时的讲解服务而无法解开心中的疑惑,内心的探索欲得不到满足?又或许在某个瞬间,你被一件展品深深触动,迫切地想要深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试图在展厅或网络上搜索时却发现信息寥寥,无法获取准确详实的回答,最终只能抱憾离去?
为了更好地满足数字时代公众对观展的新需求,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小程序(测试版)近日上线,小程序的“陪伴讲解”功能将为每一位参观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智能化游览服务新体验,同时也将大大提升公众观展的灵活性和深度探索的可能性。
自由观展,“走到哪,听到哪”
“陪伴讲解”功能采用了浙江大学控制学院与湖州研究院自主研发、基于手机近超声信号的厘米级三维定位系统,有着更高的定位精度和环境适应性,这也是该技术首次在文博行业投入使用。
观众只需在浙大艺博馆小程序中开启该功能,走到任意一件展品面前,程序就会自动弹出对应的信息介绍界面,并同步播放导览讲解,轻松便捷开启知识之旅。
与之前的扫码式导览相比,“走到哪,听到哪”的陪伴式导览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借助“陪伴讲解”功能,观众观展的时间灵活性也将得到极大提高。参观者无需再特意等待志愿者定时导览,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开启观展之旅。不仅如此,观众在展品选择上也更加自由,可以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导览路线,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选择听哪件展品的讲解,定制一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探索之旅。
深度问答,“艺博君”智能相伴
更值得一提的是,观众还可通过点击界面上的“AI导览”,与智能导览员“艺博君”展开深度互动。
“你能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的艺术书籍吗?”“能给我讲讲《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的历史背景吗?”“《踏歌图》这幅作品在细节上有哪些精妙之处?”
从历史艺术知识的科普,到展品的深度剖析,再到艺术创作技巧的分享乃至艺博馆参观的贴心指南,只要观众感兴趣或是有困惑的部分,“艺博君”都能给出详细解答。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资深艺术爱好者,都能在与这位智能导览员的互动中,解锁更多知识,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文化传播,大系发新“声”
本次“陪伴讲解”功能在展厅四“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这一常设展中率先引入。通过该功能,观众可以更便捷、深入地了解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魅力,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韵味。这将有效提高展览的影响力,利于大系的深度传播。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陪伴讲解”功能的推出,是数智技术赋能博物馆导览的又一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