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号 | 湖州产无人机“炼”成十八般武艺
综合服务部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4年7月17日      点击率:327 次

在湖州梁希森林公园内,一台空地两栖无人机日前缓缓起飞,进入了茂盛的竹林内,它时而巧妙避过竹子,时而围着竹子旋转。飞行两小时后,准确测量出6亩地内的树木数量和直径,由此推测出碳汇储量。

“原先要测量一个区域的树木数量,需要人工进入手工测量,不仅耗费精力大,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浙大湖州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子康告诉记者,他们的无人机沿着树木转一圈,激光雷达打出若干红外线,形成点云数据,就可以测出树木直径。

这款空地两栖无人机由浙大湖州研究院集群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中心于2021年研发,目前正在进入市场。项目负责人曹燕军告诉记者,这是国内首款产业化空地双模两栖机器人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记者看到,这款无人机除了具备市面上无人机的功能外,还有两个被动轮,实现可飞可走。无人机还搭配了激光雷达、云台摄像机、对地传感器等设备,能够自动避障,对飞行区域进行3D建模,为探测提供参考。 

“刚研发出来时,还不知道具体可以应用在哪里。”曹燕军说,随着产业化加速,他们发现了很多市场的空白点。它可以飞进仓库、梯井、管道等密闭场所快速探测,还能进行林业测绘,计算出碳汇量,甚至进入矿洞、危房等危险环境内自主探索,可谓有十八般武艺。 

今年4月,研发团队来到位于四川的一个70米长的废弃矿洞,进行数字化测量。曹燕军说,这里的废矿回填,如果测量人员进去测量,安全风险较大,且费时较长。他们的无人机飞进去后,勘察了矿洞的每个角落,对矿洞3D建模,为矿洞数字化提供了重要手段。 

三峡大坝工程也请他们来检测。“大坝里有一些危险区域,人工很难进入以查看细节。但是我们的无人机可以自主飞入并且紧贴墙面,查找监测区域的漏水点。”曹燕军说,他们的无人机不依赖卫星导航,具备自主导航功能,可在卫星拒止环境中利用自身传感器作业。

目前,研发团队的产业化进程正加速。“今后它在国防、灾后救援等场景中还会有更多的应用,‘湖产’无人机一定能飞得更远。”曹燕军说。


记者:徐震

实习编辑:朱璟怡

编辑:陈甜甜

审核:苏晓北


点此获取原文链接


上一篇: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 | 应对刁钻场景 这批机器人专挑脏活累活干


下一篇:不“闭门造车” 特种机器人从论文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