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湖州研究院联手金丰海洋牧场,把“智慧大脑”装到海上,传统渔业要变革
院长办公室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5年9月30日      点击率:170 次

        9月29日,湖州迎来了一件给渔民“减负提效”的大事,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和金丰海洋牧场(浙江)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建起了 “智慧海洋牧场概念验证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在省海洋经济发展厅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首届浙江省大黄鱼品质评比中,金丰海洋牧场荣膺特等奖,该奖项为当前省内大黄鱼领域权威性最高的政府认定荣誉。下步,浙大湖州研究院的 “黑科技”,要和金丰牧场几十年的养殖经验搭伙,把 “实验室” 搬到大海上,让渔民们早点用上靠谱的智能装备,再也不用凭感觉、拼体力养鱼了。


         补上“技术到渔民手里”的关键一步  

        渔民都知道,实验室里的好技术不少,但真要用到海上,要么不接地气,要么不知道好不好用。这次建的“概念验证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个难题——把浙大湖州研究院的技术拿到鹿奇岛的真实海域里“试驾”,好用了再推广,让科技成果不再“躺在论文里”,而是真正变成渔民能上手的“好帮手”。

        不管是海里的鱼吃得够不够、水质好不好,还是用不用派人冒着风浪去巡海,中心都能管。从技术研发到测试能用,再到批量生产、推广给更多渔民,一套流程走到底,以后其他地方想搞智慧牧场,照着这套模式来就行,省心又靠谱。



        五大“硬核技术”,帮渔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  

        1. 智能机器人系统研发与应用:智能机器人当“海上管家”,脏活累活它来干

        以前渔民喂鱼要摇船、洗网箱得潜水,又累又危险。现在浙大湖州研究院要联合研发“海上机器人天团”:无人船能自己开着去喂鱼,不用人盯着;水下机器人专管洗网箱,还能潜到海里测水质、查鱼的生长情况。以后渔民在岸上就能指挥这些“管家”干活,轻松多了!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决策平台建设:建个“海洋智慧大脑”,养鱼全靠数据说话

        再也不用“凭经验判断鱼饿不饿”了!浙大湖州研究院会帮牧场建一个专属数据库,再搞一套AI算法——水温要怎么调、什么时候喂鱼最省料、鱼有没有生病的苗头,“大脑”都能提前算出来、预警到。渔民打开屏幕就能看明白,养鱼从“靠感觉”变成“靠数据”,少走弯路还能多赚钱。

        3. 机器人技术驱动的智慧海洋牧场新范式:“海空潜”联动,养殖全程“无人化”

        天上有无人机巡场,海上有无人船运料,水下有机器人干活——浙大湖州研究院要把这“海陆空”装备串起来,形成一个“无人作业闭环”。喂鱼、巡网、洗箱、收鱼,甚至遇到台风、赤潮等紧急情况,这套系统都能自己应对,以后渔民不用天天泡在海上,照样把牧场管得明明白白。

        4. 群体智能协同决策技术研发:让机器人“组队干活”,更聪明、更省劲儿

        单个机器人再厉害,也比不上“组队作战”。浙大湖州研究院会研发“群体智能技术”,让多台机器人学会“分工合作”:哪艘无人船去喂东边的鱼,哪台水下机器人去查西边的网箱,怎么走最省油、怎么避开危险,AI都能自动安排。以后机器人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干活”,效率翻番!

        5. 打造省级/国家级概念验证中心:打造全国标杆,给行业定规矩

        此次合作不只是为了自己好用,还要当全国的“样板”——浙大湖州研究院会和金丰牧场一起,申报全国首个面向海洋牧场的无人系统概念验证中心,还会制定机器人下海测试的标准、设备之间通信的规矩。以后全国渔民想用智能装备,都有“标准答案”可参考,不用再担心“买了用不了”

        “养“懂技术的渔民专家”,让智慧养殖传下去  

        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有人会用。浙大湖州研究院会和金丰牧场一起,培养既懂养殖、又懂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实训基地,让渔民能实地学操作、学维护。以后不仅有“好技术”,还有“会用技术的人”,智慧养殖才能真正扎根大海。

        这种“渔民需要啥,科研就搞啥;搞出好技术,马上用起来;还能教本事”的合作模式,就是要让海洋经济“活”起来,让渔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以后养鱼会变成啥样?这片海给你答案 

        此次浙大湖州研究院和金丰牧场的合作,标志着咱国家的海洋养殖要“换赛道”了:以前靠经验、靠体力,以后靠数据、靠AI;以前是“看天吃饭”,以后是“靠技术稳赚钱”。

        对浙江省来说,这能帮着把海洋经济做得更大;对全国渔民来说,这是一套能学、能用的“智慧养殖模板”;就算放到全世界,我国的智慧海洋牧场技术,也能有话语权!

        鹿奇岛这片海,现在不只是养鱼的地方,更是浙大湖州研究院“把论文写在海上”的“蓝色实验室”。在这里,正孕育着中国渔民的“丰收新图景”,也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未来新希望”!

        合作联系

        浙大湖州研究院海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  

        李冠男博士  15041287251

        金丰海洋牧场(浙江)有限公司   

        郑一真总经理  18858757777






上一篇: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下一篇:产研融合成果【二】 | 金锡均团队:以智能控制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升级,诚邀全球伙伴共拓应用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