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融合成果【二】 | 金锡均团队:以智能控制技术突破赋能产业升级,诚邀全球伙伴共拓应用新蓝海
先进机电系统控制研究中心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5年9月30日      点击率:201 次

        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加速升级的当下,核心控制技术的创新已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浙大湖州研究院先进机电控制系统研究中心金锡均教授深耕智能控制领域多年,凭借国际顶尖的研发实力与深度的产研融合思维,在电力电子、伺服驱动、机器人控制等关键赛道持续产出突破性成果,多项技术已具备产业化落地条件,现诚邀全球企业与机构携手,共推技术转化、共享市场机遇。

顶尖团队:以国际视野筑牢研发根基

        金锡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学术引领+产业经验”的双重基因。作为连续四年(2021-2025)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的顶尖学者,金锡均教授拥有韩国高丽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韩国LG电子、韩巴大学、科学技术院(KAIST)等机构,兼具前沿理论研究能力与工业级产品开发经验。

        团队核心成员涵盖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机器人工程等多领域专家,且长期与国际顶级科研力量深度协作——如联合韩国高丽大学安春基教授(连续6年“全球前0.1%高被引研究者”)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理论突破-实验验证-产业适配”的闭环研发模式。截至目前,团队已发表国际期刊论文72篇,多项成果发表于IEEE旗下Top5%顶刊,研发实力获全球学术界高度认可。


核心技术:三大突破性成果破解产业痛点
        团队聚焦工业领域“高精度控制难、传感器依赖强、复杂工况适应性差”等核心痛点,研发的三大智能控制技术已通过硬件验证,具备产业化推广价值:
① 智能伺服速度控制技术:
无传感器也能实现高性能驱动
        针对传统伺服系统依赖电流传感器、成本高且易受故障影响的问题,团队开发的基于智能输出反馈的伺服速度控制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
◆ 无需电流传感器:通过低阶滤波器基速度观测器,仅依靠位置信号即可稳定跟踪速度,降低硬件成本与故障风险;
◆ 自适应抗干扰:创新设计自适应PD控制器,可自主稳定状态跟踪误差,在负载波动、噪声干扰下仍保持高精度;
◆ 低峰值高响应:外环路智能化技术能抑制峰值电流,同时维持临界阻尼响应,动态性能较传统PI控制器提升30%以上。

        该技术已在500W级BLDC电机平台验证,在机器人关节驱动、精密机床、自动化生产线等场景中可直接适配,目前相关成果已发表于《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F=7.3,JCR Top5%),并将在2025年杭州IROS国际会议(全球最大智能机器人会议)现场演示。


② DC-DC变换器智能控制技术:
免模型也能实现稳定高效输出
        在电力电子领域,团队研发的免模型智能输出反馈控制技术,打破了传统控制器对复杂精确模型的依赖:
◆ 强鲁棒性:通过智能内环设计,在传感器故障、电压波动、噪声干扰下仍能保持稳定输出,电流纹波降低25%;
◆ 易集成:结合降阶技术与自适应结构,控制器体积缩小40%,可直接嵌入现有电源模块、电机驱动器;
◆ 广适配:已在精密电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储能变流器等场景验证,效率提升至96%以上。

        相关成果已分别发表于电力电子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TPEL)与工业电子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TIE),技术方案获多家电力电子企业关注。


③ 无人机/新能源汽车专用驱动技术:
聚焦场景化能效提升
        针对高端装备领域的个性化需求,团队牵头的“面向无人机可靠性与能效提升的电机驱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发电机与智能接线盒设计”等韩国国家科研项目,已形成场景化技术方案:
◆ 无人机驱动:基于学习算法优化功率变换器,续航时间延长15%,在复杂环境下故障率降低40%;
◆ 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混合动力改装套件,可将传统柴油配送卡车的燃油消耗降低28%,已通过韩国基础设施技术振兴署产业化评估。
产研对接:四大合作方向开放共赢

        金锡均团队依托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的产业转化平台,已建成包含BLDC/PMSM电机测试台、电力电子硬件在环(HIL)仿真系统、机器人运动控制实验平台在内的产业化验证中心,可快速响应企业定制化需求。现重点开放四大合作方向:


        从实验室的理论突破到生产线的实际应用,金锡均团队始终以“技术赋能产业、应用服务社会”为核心目标。现诚邀自动化设备制造商、新能源企业、机器人研发厂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各类机构,与团队携手探索智能控制技术的无限可能,共筑产研融合新生态,助力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合作联系
先进机电控制系统研究中心
金锡均教授 E-mail: skkim@hizju.org

上一篇:浙大湖州研究院联手金丰海洋牧场,把“智慧大脑”装到海上,传统渔业要变革


下一篇:我院节能化成果服务本地企业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