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五年前,研究院初落湖州南太湖新区时,科创中心办公楼里,满是“从零起步”的憧憬。如今再看,这里已建成28个院属研究中心、22个企事业单位联建机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全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相继落地,央视“中国新闻”专题聚焦我们的“机器人+”成果,让“科幻变现实”的故事从湖州走向全国。累计200多项知识产权授权、48项发明专利,2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从无人集群智能控制到量子纠缠技术,从“太湖之鹰”飞行控制系统到晶圆检测设备,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科研人昼夜攻关的坚守,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执着。
我们深知,科创的根基在人才,发展的活力在团队。五年来,500多名常驻人员扎根于此,70名项目带头人领衔攻坚,23名海内外专家近悦远来,9名国家级人才、8名省级人才组成了研究院的“智囊团”;70多位在院博士、200多位联培研究生在这里成长,12个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年为企业输送150余名实践人才。机器人行业年会上的全球对话、“潮音桥”论坛上的思想碰撞、产业培训学院上的产研交融,让近万人次的创新者汇聚湖州;“领军人才+科研骨干+工程化队伍”的混编模式,更让人才“引进留住用好”,形成了“人才赋能产业,产业成就人才”的良好局面。
如果说科研是“源头活水”,那产业转化就是“奔流江河”。我们创新构建“四个一”体系,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如今,29家博士领衔的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19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天骥智航研发世界首款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优迹科技推动自主无人机产业化,太创生物攻克医疗检测难题,融速科技以金属3D打印技术供应火箭发动机部件,成为行业成长最快的企业之一……这些企业去年产值突破亿元,更带动本地企业大幅增收,助力2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让“科创之花”结出了“产业之果”。
站在举国欢度国庆的美好时节,我们既为过往的成绩自豪,也清醒看到前行的方向:未来,我们将抓牢全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发展机遇,以产业为躯,以AI为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业态,全力担当“技术供给者”“项目推动者”“人才培育者”的角色,与政府、企业携手,让AI真正成为托举湖州经济的有力翅膀,让“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湖州成就美好人生”的愿景,因科创更具活力,因创新更添光彩。
湖州和学校发展蒸蒸日上!
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