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观察】第7期: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京津冀分析
综合服务部      浙大湖州研究院     2024年3月11日      点击率:2023 次

一、区域机器人产业总体特征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高地之一。近年来,依托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基础,以及丰富的产业创新资源,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形成了三个地区的机器人产业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从产业集聚程度看,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资源较分散,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相对较少。目前初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武清、河北唐山等地为主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截至 2022 7 月,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为995家,其中,北京 466 家,天津 235 家,河北 294 家。主要企业包括遨博、云迹、锐洁、天智航、康力优蓝、深之蓝、沃德传动、福臻、德明福等,拥有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亦庄机器人产业园、滨海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新松智慧产业园、河北香河机器人小镇、唐山机器人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计划建设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以提升京津冀机器人零部件制造、生产组装、维修服务等综合能力。

        从产业规模结构看,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虽不占优势,但产业发展质量较高,产业整体居于价值链中高端机器人产品智能化特色突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一定优势,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特色突出。其中,北京在医疗机器人、物流及无人配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明显,医疗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35%,居全国首位。天津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形成了聚集优势,高端产品品类逐渐丰富,发展势头明显。;河北以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要方向,主流产品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从产业创新能力看,京津冀地区创新资源丰富,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产品技术创新优势凸显。截至20227月,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专利数累积达36200件,其中,北京申请数量最多,天津和河北紧随其后。京津冀地区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拥有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北航、北理工、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领域研究机构。依托创新平台的持续稳定建设,吸引了大量产业创新人才,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体和核心产品,产业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从产业发展环境看,京津冀地区配套政策清晰,同时不断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机器人产业链被列入六大跨区域产业链之一。北京于20235月发布《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发展机器人“1+4”产品体系,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应用;20238月出台《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促进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资金奖励。天津于2018年发布《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河北于20233月出台《河北省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同时持续举办机器人世界大会、天津机器人大会、京津冀机器人协调发展高峰论坛、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机器人产业主题推介会等会议,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为地区机器人产业招才引智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1  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发布六大产业链图谱


二、相关省市产业发展特点

1、北京

        北京创新资源丰富,且拥有国家级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服务机构,产业发展环境优良,这些都为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北京在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居于国内前列,企业数量及创新能力全国第一北京是我国最早开展医疗机器人研究、应用和产品化的地区,在国内率先将医疗机器人确定为发展方向,并于2018年组建北京市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目前,北京市医疗机器人整机企业每年拉动资本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预计2025年北京市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0亿元,占全国市场 30%以上。

        北京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在去年11月成立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小米、优必选、京城机电共同持股,同时成立目标规模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旨在锚定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研发,助力北京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北京机器人产业在地域上呈现南北纵向发展、相互呼应的态势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大兴区、朝阳区、昌平区。北部是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海淀区以机器人原创和前沿技术创新为导向,设立了中关村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生态,并正在规划建设30万平米的昌平机器人产业园。南部是机器人产用结合集聚区亦庄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会址,目前已集聚百家机器人产业生态企业,形成了六个产业组团:以小米、优必选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和华瑞博、长木谷为代表的医疗健康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安川、京仪为代表的协作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凌天、博雅工道为代表的特种机器人产业组团,以京东为代表的物流机器人产业组团和以SMC、智同科技为代表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组团;目前正在规划建设25万平米的亦庄机器人产业园。

  

                         图2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                                                      3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2、天津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工业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且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天津机器人产业发展特色明显,以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200家,整体产业规模约21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约占50%左右,特种机器人约占30%左右。初步构建了涵盖上游关键系统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的产业链条。已建成滨海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天津新松智慧产业园等,依托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态势。

        天津市工业机器人产品涵盖多个细分领域,以焊接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为主例如天津新松的火狐系列焊接机器人、辰星的阿童木系列并联机器人、朗誉科技的重载AGV等。特种机器人主要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为主,例如深之蓝的水下机器人、云圣智能的工业无人机、国网瑞嘉的电力巡检机器人等。

        天津市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一方面从产业本身出发,加强天津与京冀两地企业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落地等方面的合作,例如2017年成立的清研同创机器人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以北京研发、天津落地的模式运作;另一方面从产业生态出发,已连续举办四届天津机器人大会并在今年1月牵头成立“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以机器人和工业母机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新生态。

  

4  清研同创机器人有限公司                                                                  5  第四届天津机器人大会


3、河北

        河北依托重要工业城市的产业基础和京津地区的机器人产业转移,近年来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目前拥有唐山开元、中信重工、廊坊星润、香河皓达、双威智能、科斯特、康德重工、博柯莱智能装备等一批特色明显的机器人企业。

        河北省机器人创新资源丰富,拥有省级以上机器人研发机构2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5个,拥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唐山分中心、河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唐山开元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研发机构,并形成了唐山市和廊坊市两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地。

        唐山市作为典型的重工业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依托制造业基础成功培育了机器人这一新兴高新产业,在国内甚至全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力。目前,唐山市的焊接机器人领域总体规模达到国内第一、亚洲第三、世界前十,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产业集中分布于高新区,高新区作为“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也以工业焊接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最为知名,拥有唐山开元、中信重工两大龙头领军企业。

        廊坊市充分发挥了其靠近北京的地理位置优势,积极承接和转化北京、天津外溢资源,赋能当地机器人产业发展,形成以控制系统、减速器、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为主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廊坊市的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香河县机器人小镇和固安机器人产业园,入驻企业有太库科技、德国尼玛克、汇天威、伊贝格、北京柏惠维康医疗、星和喷涂机器人、欧普光学等。

  

 图6  唐山机器人产业园                                                                      7  香河县机器人小镇        

   

1.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


三、结语

  从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其最大特点在于优势互补、交汇互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程度在三地居于首位,而天津与河北工业基础也较雄厚且传统产业转型需求旺盛,故许多机器人企业采取北京研发,生产、落地在天津、河北的模式,且河北发展成为京津机器人企业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地。目前,三地正计划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以提升京津冀机器人零部件制造、生产组装、维修服务等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京津冀地区通过政策协同引导,开展地区产业链“织网工程”,充分发挥三地优势,聚焦三地机器人产业链交汇点,开展联合研发、技术服务、供应链协同、平台对接、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精准对接与产业链体系优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该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上一篇:【机器人行业观察】第6期: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之珠三角分析


下一篇:316香港站 |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线下人才见面会邀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