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冲云霄 探索人类认知边界
飞天,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之一。曾经,诗人们凭借诗与歌的翅膀,想象着飞行的感受;工匠们靠着风与火的力量,开启了飞行的大门。而现在,一代又一代航空航天人正前赴后继,托举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空天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范丽,正是其中一员。
2月27日下午,在湖州南太湖新区一片宽阔的场地上,一架由范丽带队自主研发的“太湖之鹰”eVTOL原型机垂直起飞,机顶不见传统直升机一般的旋翼,更像是科幻电影中主角驾驶的飞行器。
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一种能彻底改变城市交通方式,让“立体出行”成为现实的新型空中交通工具。
“虽然成功试飞的还只是缩比试验机,距离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但这标志着我们的整机倾转气动动力一体化设计和倾转控制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实践。”看到助理发来的现场视频,范丽不禁笑了起来:“谁能想到,不久前这架原型机还只会跳‘空中华尔兹’。”
原来,去年9月,“太湖之鹰”也曾开展试飞实验,可飞行器一升空就打转。问题出在哪?谁也说不出来,可能是振动影响数据,可能是电机故障,也可能是控制算法有误……范丽与团队在不断复现中追寻答案,直到3个月后才终于捕捉到关键——螺旋桨不镜像。
从1996年至今,类似的经历曾无数次出现在范丽的科研生涯中,也持续锻炼着她的心脏。“科研是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它既充满未知,也极具挑战。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仅是在寻找答案,更是在不断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她说,而这份挑战极限的成就感,始终支撑着她在飞行器总体设计与智能控制领域上下求索,“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和变革”。
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航空航天基金奖,荣立二等功……这是范丽的荣誉,也是“她智慧”绽放在科研一线的最好见证。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放眼湖州的科技创新之路,女性科技工作者从未缺席,并在越来越多研究领域大放异彩:从深耕特种电机行业30余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施文美,到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童晓晔,再到主持参与多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科研项目的省巾帼建功标兵黄璐……
女性科技工作者蕴含的无限潜能,一再证明:只要心生兴趣,勇于向未知领域进发,保持数十年如一日的韧性,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