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三个“第一”,是使命任务,也是责任担当。
这些年,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逐步打通科技、人才、创新融合发展之路,用智能技术开辟两山转化通道,朝着“产学研深度融合、校地企协同共赢”的目标不断迈进。先后被授予湖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实干争先贡献者”“地校合作优秀集体”等称号。
——枝繁巢暖,共引凤栖,汇聚一批高端人才。依托高校、借力政府,校地携手“共引、共育、共用”人才,打好“高精尖”人才组合拳、“引育用”人才连环招,让更多有梦想的同道之人聚集而来,稳定且逐步壮大一支由院士和顶尖专家领衔、以中青年人才为主要项目带头人的结构合理、勇于创新、实力雄厚的科研梯队。
“引才”出新招。引聘战略科学家,靶向引入3名院士、顶尖专家作为“国家级人才”,为地方和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谋远献智;打造招才引智品牌,引进技术领军人才,人才制度“浙大南太湖学者计划”列入湖十条,开创顶尖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同引才新范式,目前已入选6名;克服疫情困难,通过海外人才云聘会、国际化行业大会引才宣讲、西塞山国际交流工作坊等方式面向全球招募,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名;博士后工作站设立并进站14人,其中有多位青年人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此外,引进人才中入选“国万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级引才计划”3人,博士50余人。
“育才”亮实招。搭建研究生联合教育培养基地,去年首批3名硕士研究生依托研究院进行专业学位培养,连同其他在院开展学习与实践的研究生已达130余人;联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本地高校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推出员工学历提升计划,与知名高校合作新员工学历提升,首批有12位985高校等优质学源新员工入学;建立工程师培育实践基地,与天能集团、久立集团等当地头部企业签约大学生实践基地,输送大学生开展岗位实践。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育才模式,真正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用才”使硬招。凝聚优势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为留才用才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两年来,研究院搭建了国家级平台湖州基地(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塞山基地)、省工程研究中心(智能移动无人系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普基地、市级重点实验室(智能无人系统)、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硬核平台,让引进人才能够站在更高的舞台,得到更优的资源,享受更好的服务,安心扎根湖州,尽情施展才华。
——锚定前沿,力铸智器,输出一批硬核技术。构建完善“5X+N”科研体系,紧扣“智能+”核心,主攻无人系统、感知仪器、集成装备、数字应用、产业服务5大领域,组建25个科研团队和多个智能系统集成研发平台,全力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解决大难题,实现新突破,已涌现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劲市场竞争力的智能创新技术及产品原型机,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直面国家重点需求,承担纵向课题10余项。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主持省发展改革委数字社会第二轮“揭榜挂帅”项目、参与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等省市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研人员做前沿技术及应用创新研究,提升研究院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湖州。
聚焦地方产业需求,承担横向课题50余项。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持续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一体化、多样化科研服务,推进以需求引导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当地产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助力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紧盯世界前沿科技,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其中由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FAST实验室和研究院集群机器人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全自主微型飞行机器人集群,作为封面论文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该成果作为全球首例,率先在国际上突破了微型智能空中机器人集群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自主飞行的核心关键技术,扎实推进了空中机器人的智能化、网络化、自主化多方面技术发展,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科技领域高度关注。
——扎根厚植,融合发展,孵化一批高新项目。坚持以融入地方发展、培育优质企业为目标,发挥我们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解决产业现实瓶颈难题,通过主动服务、助力产业、搭建擂台三项举措,全力推进项目孵化建设。
主动服务,助推发展。牢牢抓住国务院批准湖州市为绿色创新引领生态资源富集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契机,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智能水泵控制仪(湖州水务集团)、智能心肺音听诊器(浙北心肺音数据中心)、超声导波血栓检测(南太湖新区ECMO)、智能水面垃圾清运保洁船(南太湖新区)、磁致伸缩绝对位移传感器(南浔电梯产业)等智能化设备,主动对接服务于当地政府与企业,联手做优做强。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名单”,建立数字化支撑服务体系,帮助企业破解数字化改造难题,助力全省加快突破产业数字化转型技术瓶颈。
助力产业,联合攻关。遵循“联建一批、共引一批、赋能一批、孵化一批”的原则,先后与湖州永兴材料、宏威新能源、氢航科技、航天九院无人体系中心、珠海天晴等14家重点单位签约建设研究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由企业“出题”,实验室“攻关”,为产业赋能,为企业助力,共同摸索产业发展方向。引育孵化创业项目公司25家,其中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项目5个,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全力打造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创新枢纽。我们参与的“高端装备及材料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入围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服务企业与政务标准化成果的应用转化,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搭建擂台,聚合资源。推出Tide Talk沙龙、“潮音桥”论坛、“Cyber+”科创营等科创品牌,持续开展项目路演、融资推介、创业培训、创业大赛、暑期科创营等“双创打擂”活动,架起人才、技术、投资、市场等创业要素之间的桥梁,为创业思维提供解决方案,挖掘和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我们致力于借助科创品牌,讲好湖州故事,努力打造项目孵化的“湖州模式”,为当地培育新兴产业贡献应有力量。
接下来,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坚强引领,牢牢扛起和始终坚持“三个‘第一’”,围绕工业智能控制等核心领域,瞄准八大新兴产业,聚焦关键技术攻坚,加速促进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地方发展,积极推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努力打造高能级、高水平的校地协同创新平台,为浙大“双一流”建设和“六个新湖州”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