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州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来,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余村故事”是“两山”转化的故事,是绿色创新的故事,是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余村故事”起源于余村,发生在全国,启示给世界。我们即将迎来“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有很多实践经验值得去挖掘、讲述与推广,为此,编写组挖掘整理了若干发生在湖州的“余村故事”,与大家分享。
对应SDGs目标:SDG 1(消除贫困)、SDG 8(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 SDG 10(减少不平等)、SDG 12(负责任消费与生产)
一、背景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是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和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列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自然生态资本价值(GEP)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转换过程,是新时期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对于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就地就近致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州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自然资源丰富,针对供给难、确权难、抵押难、变现难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湖州通过构建以“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厚植生态文化、健全生态制度”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两山”理念实践模式,形成了生态产品保护、生态产品生产、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生态产品开发交易服务等产业模式和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链条日益完善。2024年5月,湖州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二、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湖州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通过构建“科学度量—市场转化—反哺共享”三位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闭环,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科学度量:锚定生态价值基础
一是开展全域生态资源调查与确权登记。为全面摸清全市生态资源底数,湖州开展了覆盖全市的生态产品信息普查监测,覆盖农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形成全域生态资源数据库;同时先行先试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构建明确类型、划定单元、明晰权属等八项规范,累计确权登记水流、自然保护地、森林、探明储量矿产资源4种类型56个重点地块,精准掌握全市域生态资产分布与总量。例如安吉县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先行先试,探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确定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权益主体,最后确定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权益主体为对该流域长期投入开展水士流失治理的安吉县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章村镇人民政府。
二是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一方面,湖州市出台了《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创新地将GEP核算标准法定化,强制要求各区县对物质产品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进行分类量化,为生态资源赋予法律意义上的“可交易性”,同时开发GEP核算辅助决策系统,将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数据与规划图层叠加,为考核地方绿色发展、评估生态资源固碳能力、优选项目招引区域等提供决策支撑。目前湖州已实现区县GEP试算全覆盖,建立农林牧渔产品、洪水调蓄、固碳释氧等14类116项GEP核算指标体系;同时,湖州市创新将GEP纳入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出台了《湖州市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GEP审计评价“3+2”指标体系(试行)》,对重点生态型乡镇进行GEP核算,并将GEP核算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现已在6个乡镇试点开展相关离任(任中)审计。
三是构建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与应用体系。针对特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中的环境监测数据缺乏标准、评估标准不统一以及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湖州市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国首个地市级标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技术规范》,明确了评估的基本原则、流程和核算指标,并规定了适应地域特色的数据收集和参数设置。目前,VEP核算结果已在安吉土地出让、南浔全域土地整治、德清生态产业开发等多个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累计开展各领域VEP核算120个,生态产品价值累计超75亿元。
2、市场转化:激活生态资源价值潜能
一是建立“两山合作社”生态资源转化共同体。湖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以“两山合作社”(“两山银行”)为典型代表地生态资源转化共同体,又称为“生态资源资产经营公司”,它借鉴了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的模式,打造为分散零碎的生态资源资产间的中介平台和服务体系,将零散的农田、林地、农房等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并开展确权评估、收储交易、运营反哺等全周期闭环式运营管理,实现“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通过出台《湖州市全域推进“两山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等政策制度,以及《“两山合作社”建设与运行管理指南》等地方标准,湖州“两山合作社”模式在市县乡三级得到大范围铺开,目前全市已成立“两山合作社”23个,策划250余个项目,收储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90余万亩,带动社会投资近200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6亿元。
二是加强产品培育与品牌打造。湖州聚焦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方面,深入实施绿色共富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构建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并通过多元化经营开发与市场化交易,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高效转化。目前已打造了“湖州湖蟹”“湖州湖羊”“天下湖品”“安吉优品汇”“安吉白茶”等二十多个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安吉白茶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连续十二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依托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等世界遗产资源,打造“花龙船”“乡村春晚”等文旅IP,重点培育有品质、有品牌、有业态、有规模、有影响、有人气的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
三是探索多元化生态交易模式。对于暂无市场价值的生态产品,湖州鼓励各区县将抽象的生态资源产品与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结合开发,谋划为具象、可交易的产品,建立完善交易体系,如竹林碳汇交易、水土保持交易、用水权交易等,推动生态价值获得市场认可,破解生态产品难交易、难变现的问题。例如安吉积极探索竹林碳汇交易,依托“两山合作社”构建“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流程开发体系,已累计向24家企业或组织出售碳汇4.6万吨,交易额达383.6万元,并向杭州亚组委捐赠碳汇2.1万吨;安吉县黄浦江源石门坑生态清洁小流域,以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作为基础,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由“两山合作社”发布公开交易信息,在2024年以3328万元的价格完成市场交易,为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将在后续由旅游公司进行文化服务相关的经营工作,将有效带动当地民宿、露营、创投等新业态发展,预计新增就业岗位50个、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3、反哺共享:构建普惠性生态价值分配机制
一是推动绿色金融产品信贷支持。对于生态价值转化良好的项目,湖州创新开发的GEP项目贷、VEP绿色贷、VEP绿企贷、VEP惠农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将VEP核算结果作为绿色金融信贷、生态效益评价重要决策依据之一,为相关企业、农户提供贷款授信服务,并降低相关贷款利率。例如安吉大里精品休闲旅游度假项目经VEP增量核算,获得安吉农商行300万元授信;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于2019年在德清县签约落户,通过GEP核算评估数据显示,该项目在运行期间生态产品价值增长1301万元,基于该结果,德清农商银行当年就将该项目的贷款利率降低了1.95个百分点。类似项目德清县目前已发放相关贷款100多笔,金额超1亿元。
二是构建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湖州按照“受益者付费、保护者获利”的原则,聚焦河流、耕地、公益林、湿地等,通过政府引导,建立的合理回报机制,探索构建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湖州市政府设立1.5亿元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区县之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生态补偿;德清县、安吉县与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建立了京杭运河、苕溪流域补偿机制,并成立杭湖“流域共治”联盟;安吉县每年安排7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流域上下游乡镇(街道)生态补偿。创新湿地碳汇生态补偿模式,落地全省首单湿地碳汇生态补偿交易58.83万元。创新设立黄浦江源生态补偿基金,首期金额5.7亿元。
三是发展“强村公司”模式带动农民共富。湖州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强村公司增收新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组建和运营一批强村公司,创新探索“国有股权、集体股权、村民股权+集体资源、村民资产、国有资本”的“三股+三资”融合经营模式,吸纳农户、低收入农户以技术、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强村公司,有效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以强村公司为品牌的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机制,实现“村强富民”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共有强村公司349家,有单村独资、村村合办、村企联办等不同模式,2022年全市村集体收入33亿元,经营性收入15.5亿元,年经营收入达8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85%以上,带动943户低收入农户增收1016万元。
三、经验与启示
湖州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为破解“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通过法定化、标准化、数字化手段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 生态产品“无价”的困境根源在于缺乏公认的量化标准,必须系统性构建法定化的核算体系,为生态资源赋予法律意义上的“可交易性”,推动核算技术标准化,统一评估方法、指标与流程,提升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二是依靠专业化平台、多元化路径和品牌化运营激活生态产品“变现难”。生态资源往往分布零散、权属复杂、直接交易成本高,湖州通过打造专业化的资源整合与运营平台“两山合作社”,通过“分散化输入、集中式输出”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并探索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品质保障和文化赋能,实现生态产品的优质优价。三是建立健全反哺惠民可持续机制解决生态产品“共享难”。生态价值实现的成果必须惠及保护者和社区,方能形成可持续动力。湖州通过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完善多层次、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通过市场化运营盘活资源,建立利益联结,实现生态红利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有效传导,确保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